|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陈忠南绘画的逻辑起点(张郁明) 时间:2007-10-2 17:04:31 点击次数:7174 |
陈忠南绘画的逻辑起点
张郁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画坛表现得空前地热闹和繁荣。从印象派切人中国画的有之,从版画、水粉画、油画切人中国画有之,从民间艺术及泥塑切人中国画有之;总之,这些林林总总的创作方法中所诞生的绘画作品给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传统以强烈的冲击。但总的取向不外乎两种:其一是解构传统使中国画融人西画的大一统中,其二是解构传统之后寻求新的绘画秩序和语言,使古老的中国画更加坚实,更富于生命力、表现力,即在解构中重建华夏绘画传统。活跃于江苏画坛、常常为人们论及的优秀花鸟画家陈忠南的美学思想及其绘画品大约属于后者。
陈忠南的花鸟画创作面极宽,几乎囊括中国花鸟画的方方面面。纵观他的绘画作品,他对中国画传统的理解和继承,似乎不是在形似方面,而是在"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同能不如独诣"(金农语)这一意义上,并赋于新的诠释,表现出新的思维和新的逻辑起点。因此,他的绘画不可以旧的文人画视之,常常焕发一种"奇气",令人看后思索良多,富于新的启迪。其艺术风格大体有如下特征。
于陌生化的道路上探索自我,是其绘画特征之一。陈忠南笔下的物象,并不追求后现代艺术情境的变形、夸张、隐喻,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内容,但是一经他艺术构思,便别开生面,给人以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例如画鱼,这是一常见的题材,清代李方膺、虚谷、近代齐白石都是画鱼高手,寥寥数笔勾出鱼的神态,水面不着一笔,调动人们的想象,给人虽不画水而满纸皆水的感觉。但陈忠南画鱼,并不因袭前人,自出新意。他画的鱼,细致人微,通过鱼体曲线的变化和鱼鳍的翕张表现鱼的形态,可谓是一大发明,达到形真、神真、意真的效果。在背景的烘托上一反程式,他对水的表现别出匠意,以色彩的对比,画出水的深浅和透明度。这样鱼在水中憩歇、游弋、移步换影之姿得到惟妙惟肖的体现。陈忠南画鱼,不仅画水,而且画岸、画水边的悬崖峭壁、山花藤蔓,全方位勾勒鱼的生活环境,使观画者能随着他的彩色明暗,背景的构置有进入鱼群之中而产生一种自由感,去体验画家在物化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观鱼之乐"。这样,陈忠南就将传统的简约、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画鱼法则引向一个全新的语言表述境地,以相反相成之道工辟了全新的审美视觉,这是当代中国画创新思维、新语境及语言变换,值得我们注视。
在多元组合中营构新的审美情境是陈忠南绘画创作的又一审美特征。以往,陈忠南给人们的印象,他是一位胸襟开阔、技法娴熟的花鸟画家。近日他举办了一次作品展示会。步人展览大厅后,使人们大吃一惊的是,所见者不仅有经常所见的花鸟题材,而且有人们从未见过的大量的山水、人物作品。其山水作品中不仅有小巧灵秀截景,而且有长篇巨制的全景山水,表现了他非同凡响的写实能力。其代表作为《山川秀丽图》,该幅山水17×600cm,山势苍莽,墨气淋漓,给人气势雄伟、山川壮丽的崇高感。其人物画以《转经者》《挑选》《大漠儿女》为代表作,均为丈六的巨幅。在这些人物画中,有藏民饮食起居家庭生活的刻画和描写,有藏民摇动着转经铃走向巴颜喀拉的宗教生活的刻画和描写,有藏族牧民手执套马索于雪山下草原牧马场景的刻画和描写,人物、场景造型生动准确,牢牢地捕捉了"最富有孕育的那一刻"(莱辛语),把正要过去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一个焦点上,赋以深刻的社会内涵。一个作品展示会,能展示出面目众多而风格各异的作品,很难使人想象是出于一个画家之手,如不是预先得知展示画家是谁,你一定会误认为是一个画家群体或某一地域的绘画作品联展。但是,这确实是出于一个画家之手,明确此,你印象顿时改观--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陈忠南,一个多维框架结构、立体的陈忠南。在此展示会上所显现的有别于单项创作、画有专攻--花鸟画家、山水画家、人物画家--评识的鉴赏结构,而是一种学院派式的多元的色彩、造型语言组合语境的复合体。
看了陈忠南的作品展示后,有人问及陈忠南的主攻方向。陈忠南的回答也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陈忠南说:"主攻方向仍是花鸟。"人们又问:"既然主攻花鸟,又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攻坚山水、人物?"陈忠南回答道:"西方人对中国画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画家题材单一,缺少多方位的主体面。我不信那个邪!"他又说:"我之所以去画山水、人物,是欲以其山水、人物造型构成去充实、拓宽花鸟创作的艺术构成,使其成为充溢山水、人物意境的实实在在的新的花鸟画,而不是传统模式的单一的花鸟绘画构成。"我们由此可窥探陈忠南花鸟画之所以给人以陌生感、有奇气的艺术底蕴。这是花鸟画创作的一种新的逻辑起点,一种由旧的绘画语言走向现代的语言变换和新的语境的创造。它既体现了自宋元以来对花鸟创作语言的解构,又表现出对传统花鸟创作语境的重建,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回归自然,灌以生命意志,是陈忠南绘画美学思想的总特征。尽管陈忠南的绘画题材广、风格多变,但就总的趋向看,无论他的花鸟、还是他的山水、人物作品都表现一个回归自然、张扬生命意志!的审美结构特征。如他的《嬉雪》是描写隆冬初雪后的群鱼"生活",表现了作为一个生命意志表象--群鱼的不畏严寒的豁达和优裕。如他的<大漠之花>,用中国画创作中"黑""白"、"虚""实"反串的手法去描写生长于大漠深处无人知道的无名丛草的险恶之境,表现了"沙漠之花"不畏饥渴、不畏风沙强暴的顽强生命意志和抗争精神。其长篇巨制,长宽达2400×150cm的<树魂图=》》的意义亦在于此。此图以彩墨勾勒了大森林的一个片断,众多的纵横交错、虬劲向上的树枝表现出的生命力,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的花魂和《西游记》中的树神。从这幅场景宏大的《树魂图》中所洋溢出的勃勃生机和呼唤出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庄禅意境,给人以万物皆生命,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体的使命感、归宿感。其格调是轻松愉快的,其意义是极其庄严的,于无声的画中,凸现了有声的主题。至此,我们终于在陈忠南多种题材,多变的风格中找到了他的新的语言支点和哲学的终结点及其存在的意义。
陈忠南,1945年出生于吴文化的发祥地--江南古镇梅村。从小喜欢作画,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人无锡轻工学院造型艺术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从事专业创作。三十年来,他历经了工艺美术设计、雕塑、专业中国画创作,曾为扬州国画院院长,现为扬州文联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石涛、扬州八怪传统创作思想与他固有学院派思想体系的夹击冲撞,促成了他的绘画美学思想、艺术观。可以说陈忠南绘画思维和绘画语言的形成,是时代之必然。虽然,我们为陈忠南的绘画作一定位尚为时过早,但是他的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及开拓精神,已为他日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更好、更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焕发生命意志的作品问世。
2001年3月22日
深夜于扬州建隆寺
|
|
|
|
|
|